高能,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機能學院副院長。浙大本碩博連讀,博士期間發表第一作者SCI論文7篇,2016年度“夏安世-西克獎學金”獲得者。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發表高水平論文40余篇,兼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熱力學與能源利用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寧波市科協委員。
比起靚麗的履歷,生活中的高能更符合一個嚴謹踏實的科研人員形象,在寧波這片熱土上撒播科研的種子,用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開花結果。
結緣機能拓人生
下午五點,機能學院的大樓從白天的忙碌漸漸歸于沉寂,師生們步履匆匆離開教學樓,逆人流而上,NA406辦公室的門仍敞開著,高能剛指導完院里老師的論文選題,打算批改學生的課堂作業。齊整的灰色西裝,圓框眼鏡遮不住眼里的光芒。
“機能是‘又新又舊’的專業...”伴隨著冬日余暉灑落在辦公桌成摞的文件上,高能回憶起了自己與機能結緣的故事。
2006年,高能就讀于浙江大學的能源與系統工程專業,彼時的高能和許多初入大學的懵懂新生一樣,對能源領域的未來并不明晰,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欲。在浙大學習研究的四年里,高能漸漸意識到該專業的重要性,能源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生產力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遂對這個領域產生了濃烈的熱愛,本科結束后保送攻讀博士,繼續探索冰山下的世界。
博士畢業后,寧波扎實的工業基礎和制造產業土壤吸引著高能,高能跟隨恩師陳光明來到浙大寧理工作,學?,F有的科研團隊開發技術省內領先,為高能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將博士期間所學的深奧理論落地實踐。
節能減排助雙碳
高能研究的領域是制冷及低溫工程,提起研究成果,高能露出自信的笑容,首先介紹道我國正在實行雙碳戰略,實現雙碳有兩條基本技術路徑,一是開發新能源,調整現有的能源結構,新能源取代的化石能源。第二是節能減排,提高現有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目前常見的制冷工質氫氟烴等物質,其大量排放會加速全球變暖,因此亟待發現更綠色環保的低碳工質。高能最近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正是針對該困境,分析現存系統工質的熱物理特性,通過數理建模、實驗測試等方式摸索出一條普遍的規律,總結出一種新的理論方法預測還沒有發明出來的物質,為高溫室效應工質的替代提供依據。
高能的另一研究方向是低品位熱驅動先進熱力循環,能源利用過程中有相當大的部分以低品位余熱的形式排放,如果能將這些廢熱余熱充分利用,變廢為寶,將大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高能結合寧波的產業特點,聚焦漁業運輸中低品位余熱回收的問題。漁業作為寧波臨港地區的支柱產業,每年出航的船舶數量達。漁船行駛靠柴油驅動,燃燒動力的轉化率較低,一方面使得出航成本提高,其次排放的尾氣較多,不利于海洋水體的保護。同時,船只上必須配備大量冰塊對捕撈的海鮮進行保鮮。
能否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又降低保鮮成本呢?針對該問題,高能帶領團隊在評估新型低碳工質在噴射制冷系統中的應用前景后,對船舶柴油機余熱驅動制冰系統進行更新迭代,攻破噴射式制冷的技術壁壘,成功實現將尾氣中的熱能用來制冰,為寧波的漁業運輸提供了實用化技術解決方案。
三尺講臺育桃李
在實驗室孜孜扎根的高能站上講臺,化身為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高老師,高能坦言機能專業的部分理論知識確實比較枯燥深奧,因此為了吸引學生興趣,在課堂氣氛陷入沉悶時高能會插入些冷笑話給學生解乏。此外,高能注重鍛煉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常常會帶一些模型到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一味研究高深的理論容易與實際脫節,我很鼓勵學生們多進實驗室多下廠,將學到的理論應用落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能源是等待青年人們發掘的領域,高能希望機能學子們在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育責任感,為國家、為社會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https://mp.weixin.qq.com/s/idkyB4GTLZywaDMueqdU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