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寧理領讀者 第三期
領讀者是書香理工建設中提出的一項活動,活動的意義不僅在于好書的分享和傳播,領讀者還可以闡述讀一本書的感受和體會,對于他的意義和影響。這種分享,有利于同學們的思考,碰撞出思想火花,得到啟迪。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浙大寧理的第三位領讀者——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主管劉杰,看看他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樣的好書呢~
劉杰老師從2016年到2021年
在圖書館工作六年
他參與了學校書香理工的創建
帶領圖書館流通閱覽部
架起知識與讀者的橋梁
讓書香浸潤校園
今天
他為大家帶來了兩本好書
一起來看看吧


劉杰,2012年來到浙大寧理,先后任外國語學院輔導員、團委書記,圖書館流通部副主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政辦主管等職;曾獲得浙江省高校圖書館先進工作者、寧波市優秀團干部、學校年度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參與主創浙江省文化育人實踐載體、學校中華文化體驗傳播基地——陽明學堂,擔任寧波市陽明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傳播基地研究員,現為浙江省儒學會會員、寧波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寧波王陽明文化研究促進會理事。主持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寧波市社科規劃課題等6項,副主編編著2部,發表論文15篇。
今日書籍推薦
《鄉土中國》

作者:費孝通
索書號:C912.82/CF1.33
館藏地:407/410室
《憂郁的熱帶》

作者:(法)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索書號:C912.4/CL2.1
館藏地:407/410室
每期推薦語
土地與人的沉思
《鄉土中國》與《憂郁的熱帶》都是蜚聲世界的經典學術名作,前者有著中國人特有的簡潔、流暢與思索的縱深,后者則深具法國人的熱烈、豐沛與觀察的細微。盡管兩本書寫作的語言、時間、研究的對象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兩者都是世界知名人類學家關于土地與人的觀察與沉思,飽含著作者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幽思,適合對比分析閱讀。
兩者都成書于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個是在戰亂頻仍、傳統社會崩解之時對于中國鄉土社會的溫情分析,一個則是在二戰后歐洲資本主義復蘇之時對于美洲原始人類社會的敬意觀察。如今將近100年過去了,但是兩本書的細微觀察與睿智見解,對于我們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認識“西方的沒落”、體察文化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重要意義,依然有著醍醐灌頂的明覺。

兩書看起來都像是隨意之作,但從立意構思、寫作語言、閱讀體驗來講,無不是一部令人讀之“大快朵頤”的書籍典范?!多l土中國》是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奠基人費孝通先生的名作,該書是作者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所講的“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是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分期連載的14篇文章,講的都是鄉村日常的現象但作者信手捻來的中國文化經典卻析出了文化的精義:“文化是不必特意傳授,經有耳濡目染就可獲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文化與傳統相關,表現著過去對現在如影隨形的影響,民族文化易于固守不變,表現出對外來文化的抗拒?!薄稇n郁的熱帶》是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的人類學“游記”,作者在青壯年時期親訪亞馬遜河流域與巴西密林,在叢林深處找到原始的人類社會。這本書很厚,但是無論你翻看它的開頭還是結尾,都會深深地將你吸引:絢爛的文字,深邃的思想,還有批判的桀驁不馴……所以有人評價本書:“它名義上是一本人類學、社會學和結構學的專業游記,但比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名著還要優美,比一般的哲學思考還要深遠”。更別提書中前面一小部分作者關于原始土著人群的紀實攝影照片,細細品讀這些照片,哪還是什么人類學家研究的冰冷的“圖像證據”?簡直就是一張張充滿人類溫情與文明敬意的不朽藝術!

最后讓我們以《憂郁的熱帶》一書的結尾來結尾:“在我們這個種屬可以短暫的中斷其蟻窩似的活動,思考一下其存在的本質以及其繼續存在的本質,在思想界限之下,在社會之外之上:對一塊比任何人類的創造物都遠為漂亮的礦石沉思一段時間;去聞一聞一朵水仙花的深處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其香味所隱藏的學問比我們所有書本全部加起來還多;或者是在那充滿耐心、寧靜與互諒的短暫凝視之中,這種凝視有時候,經由某種非自愿的互相了解,會出現于一個人與一只貓短暫的互相注目之中?!?/p>
https://mp.weixin.qq.com/s/IhCSQCsZfCkI_RM6WtzE9g